- 全部(1109)
- 发展规划
- 学会规章
- 学会领导
- 大事记
- 学会刊物
- 科普活动
- 公益活动 (3)
- 中国教育学刊
- 学会动态 (148)
- 学会通知 (402)
- 获奖名单
- 中国基础教育
- 中小学数学
- 学术活动 (3)
- 机构列表 (23)
- 机构活动 (49)
- 实验区列表
- 实验区活动
- 单位会员活动 (2)
- 微视频征集
- 学会宣传片 (1)
- 项目宣传片
- 历届理事会名单
- 机构通知 (215)
- 电子期刊
- 论文交流
- 直播
- 视频
- 中国教育学刊
- 未来教育家
- 省市教育学会 (5)
- 学校(幼儿园)
- 其它教育团体
- 学术公报
- 独立自主型
- 紧密合作型
- 小学版
- 初中版
- 高中版
- 学会公示 (2)
- 学会声明 (1)
- 通知公告 (243)
- 专家声音
- 学会观点
- 要闻聚焦
- 动态新闻
- 现场照片
-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家庭教育专题
- 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暨40周年纪念会 (2)
- 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年会 (4)
- 抗·疫情
- 优秀在线教学
- 领航计划 (1)
- 政策精神
- 党建引领 (1)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
- 单位会员品牌活动
- 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
-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1)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届学术年会 (2)
- 学会活动
-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 2023-11-02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 10月20日至21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杭州市天长观潮小学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韩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理事长郝志军,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何东涛,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熊群峰,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世美,杭州市天长小学书记、校长楼朝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和一线教师共500余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以及促进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应对措施。本次年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韩平 韩平在致辞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要在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育人导向上发力,在综合研究上发力,在有效性实施上发力,在资源利用开发上发力,持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郝志军 郝志军在致辞中从综合实践课程的改革渊源角度,提出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需要在两方面着力:一是坚守初心,在“综合”上下功夫,在深度高度上综合;二是站稳脚跟,在“实践”上下功夫,在研究探索上实践。柳夕浪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柳夕浪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发展。他指出,当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面临新挑战、新要求,可以“以大观念为统领,使之有灵魂”“提供攀登的阶梯,使之有标准”“围绕情境、任务、工具等要素设计,使之结构化”三个方面为着力点,让学生在行动与结果、自我与社会之间建立联系,从过程中学习,实现转智成识。夏雪梅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专委会成员夏雪梅,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项目化学习,强调项目化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她在学术报告中,理清了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三者之间的概念。对于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项目化学习的路径,她表示,需要根据国家课程中的功能和素养目标定位区分项目化学习类型。 本次活动还举办了以《从整体教育到差异教育到走向综合实践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的综合实验40年成果展。在学术交流阶段,聚焦主题“新课程方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会人员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热点难点问题、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策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本次年会,邀请了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成果的获奖者,8位获奖者代表聚焦教育创新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分享了各自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陈佑清进行专家点评。冯新瑞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新瑞作大会总结,她在综合分析会议交流研讨情况的基础上,对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本次年会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分享实践经验、探讨理论问题,是对近年来我国高质量推进素养导向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系统梳理,也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国家课程方案落地进程中如何落实新任务的美好展望,有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创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专家合影
-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安徽阜阳举办 2023-11-01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在安徽阜阳举办 10月20日至22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在阜阳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教育强国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建军,阜阳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涂红松等出席开幕式。大会围绕教育强国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等核心议题设立五个分会场,并通过线上平台同步直播。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社会机构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共设置16场大会主旨报告和60余场分会场主题报告,与会者对教育强国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刻探讨。冯建军 冯建军在致辞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待。本次大会聚焦“教育强国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这一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主题,对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广大中青年工作者充分发挥青年人的锐气、勇气和才气,做为教育强国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的教育研究者,做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教育实践者。涂红松 涂红松在致辞中介绍了阜阳师范大学有关情况。他表示,本次会议以“教育强国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中国教育学会青年教育理论者分会云聚了我国教育理论领域的青年才俊、学术翘楚,多年来为我国教育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培育了一大批学术精英,是推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他认为,本次会议将为建设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指引和重要贡献。 在大会主旨发言环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建军、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李宜江、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刘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曾文婕、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田友谊、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阎亚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飞,西南大学教授赵鑫、苏州大学副教授余庆、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占魁、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刘远杰、首都师范大学博士高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焦龙保、阜阳师范大学博士万驰等16名学者作精彩主题报告。湖北大学教授程斯辉、渤海大学教授朱成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申素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浦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兴举、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朱新卓等学者作专家点评。面对面交流环节 在分会场活动中,60名中青年学者围绕五个专题,进行了精彩汇报与分享。学者们从多个维度对教育强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国特色教育学科建设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研讨和交流。大会还邀请了来自《教育学报》《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现代教育论丛》等期刊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6位编辑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会场现场 在建设教育强国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将继续引导广大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树立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积极围绕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聚焦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实施情况,贡献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合影留念
-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蓉举行 2023-10-31
800余名知名教育专家学者齐聚成都 共话小学育人方式创新与实践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10月23日至24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高新区举办。大会主题为“新时代小学育人方式创新与实践”。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董奇,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渝生,国家督学、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李烈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30余个省市的800余名知名校长、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小学教育领域的最新前沿,展望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会议现场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吕玉刚 开幕式上,吕玉刚作题为“深化小学育人方式创新”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他强调,深化小学育人方式创新要做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充分认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树立科学的小学教育观念;三是认真实施新课程;四是加强思政课建设;五是加强科学教育;六是深化读书行动;七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八是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要切实办好办强基础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让每名学生都能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基础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 董奇 董奇在讲话中表示,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必须科学理解儿童脑智发育规律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学习、五育并举、综合实践等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效学习和优势潜能发展,最终实现育人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渝生 王渝生在讲话中表示,教育是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要按照教育本身的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育的规律办事,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在活动中培育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国家督学、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委会理事长 李烈 李烈在讲话中表示,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改革的要求,站在教育的专业角度,思考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综合小学教育的实践特点和基本属性。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季苹在讲话中表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看到自身生生不息的能力,要在“以健全人格为核心的能力结构”的培养中发展学生生生不息的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鲍传友在讲话中表示,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需要认识四个困境、界定好两个主体权责、强化三个意识和完善四个机制。 23日下午,4个平行分会场分别在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小学、成都墨池书院小学、成都金苹果公学、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举行。大会围绕“学校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创新与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4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亚庆表示,本次年会不仅在形式上丰富多样,在内容方面也很充实,既有政策引领,也有学理思考,既有现实推进,又有案例分享,拥有很强的学术性和良好有效的互动交流,立足当下,更着眼未来。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在讲话中表示,两天的年会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充分感受到了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活力和无限潜力,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可喜成绩。下一步,我们将同成都高新区在校地合作、卓越校长与教师培养、脑智与学习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成都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办,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承办。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是全国小学教育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学术性最强的学术年会之一,过往5届会议分别在北京、天津、杭州、长沙、广州举办,对推动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良好效果。
-
关于召开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年会暨第四届福建教育督导论坛的通知 2023-10-30
关于召开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年会暨第四届福建教育督导论坛的通知各位会员、理事,有关教育督导干部、督学、教育评估及教育督导研究专家: 为深入推进教育督导学术研究和交流,助力教育督导实践,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教育督导智慧,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联合福建省教育厅于2023年12月2日至4日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年会暨第四届福建教育督导论坛”。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使命与担当: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教育督导 二、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福建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闽南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督导研究院(福建教育督导智库) 三、参会人员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理事会全体成员;有关教育督导部门、教育评估机构负责人;教育督导及教育评估研究专家。参会人员规模200人左右。 四、会议日程 五、材料征集 本次会议面向全国教育督导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征集教育督导研究论文、督导改革案例、督导评估方案以及有创新突破的政策文本等。请将报送材料发至电子邮箱:jyddfh@126.com,优秀成果将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秘书处结集出版。征集截止时间2023年11月20日。 六、会议报名方式及费用 1.参会人员请于2023年11月15日前发送会议回执(见附件)至邮箱jyddfh@126.com。报名后因特殊情况不能参会的须及时告知会议联系人。 2.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参会人员往返差旅费、住宿费由派出单位负责。 七、会议报到 1.住宿地点: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胜利西路10号芗江酒店 2.会议地点: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县前直街36号闽南师范大学 3.交通路线: ①厦门高崎机场——漳州芗江酒店:乘坐空港快线漳州线到漳州宾馆公交站下车,步行430米到达芗江酒店,用时约1小时26分钟。出租车用时约1小时。 ②高铁漳州站——漳州芗江酒店:乘坐29路或11路公交车到人民剧场公交站下车,步行146米到达芗江酒店,用时约45分钟。出租车用时约22分钟。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教育督导分会:聂岸远,13589415075 会 务 组:黄渝凯,18258838492 芗江酒店:辛丹丹,18759611993 附件: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年会暨第四届福建教育督导论坛回执.docx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 2023年10月27日
-
中国教育学会首届基础教育卓越教师创新发展学术年会在京举行 2023-10-29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学创新——中国教育学会首届基础教育卓越教师创新发展学术年会在京举行会议现场 10月27日至28日,中国教育学会首届基础教育卓越教师创新发展学术年会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举行。本届年会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承办,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经纶中学协办。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郑富芝,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罗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董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肖汶出席。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天顺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学名师、研训部门、校长及教师代表3500余人次现场参会,围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学创新”这一主题,探索卓越教师创新发展路径,共话基础教育新未来。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顾问 郑富芝 郑富芝在讲话中强调,聚焦教师教学创新,一要看人才培养目标,重在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二要看课改先进理念,关注每个学生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三要看技术对教育影响,高度重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应用,塑造中国基础教育新优势;四要看学生学习特点,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适应新环境新变化。他表示,中国教育学会是我国教育领域成立最早的学术组织,在学术平台、专家资源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学会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引领一线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希望通过本次年会,进行广泛的分享和深入的研讨,凝聚更多共识,推出更多典型;希望广大教师都能以教育家为榜样,内化教育家精神,外化教育家行动,持续推动教学创新,用创新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用创新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用创新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 黄小华 黄小华在致辞中指出,要认真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理顺教师队伍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实施路径上,要着力提升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强化教育情怀、综合素质和全面育人能力的培养;要加强新时代名师名家的培养,健全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发展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助力教师教学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条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委主任 李奕 李奕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教育强国这一时代使命,如何抓牢高质量发展这条生命线,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关键在教师。朝阳区作为首都的教育大区,近年来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教学创新,进行了区域改革实践,贡献了朝阳智慧和朝阳经验。首都基础教育卓越教师创新发展要一体化推进和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构建更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实践生态,要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杨蓓蓓 杨蓓蓓在欢迎致辞中表示,重教爱教是朝阳区一直以来的文化基因。朝阳区持续实施五轮“双名工程”,建设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骨干教师队伍,朝阳区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从教育大区向有朝阳特色的教育强区坚强迈进。未来,朝阳区将举全区之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卓越教师,为首都教育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贡献朝阳力量。顾明远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聚焦“以教育家精神锤炼教师成长”作报告。他指出: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的要求。强教必先强师,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每一位教师都要以教育家精神锤炼成长,要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人人成才观、终身学习观和系统培养观;要精通所教学科知识,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要身体力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锤炼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不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排左起:王定华、谢维和二排左起:肖 汶、刘雪梅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肖汶、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长刘雪梅分别围绕新时代中小学校长核心素养及其创新发展、新时代教师的责任、支持教师教学创新的区域实践及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成长等内容作精彩主旨报告。 28日下午,三场分会场平行进行。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原副校长陈时见,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李瑾瑜、陈珍国、邵志豪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区域研训、学校管理、教师主体等话题作专题报告,进行实践引领。 此外,来自全国各地10个学科的26名教学名师,围绕“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贯通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课堂教学与交流。通过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科贯通教学课例的展示,引领教师对于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进行教学创新与实践,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培养有教育家精神的卓越教师。 年会为期一天半,旨在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共同搭建全国性的教师创新发展研讨交流学术平台,组织全国基础教育名家教师开展教学创新示范,更好展现一线中小学老师的生动面貌,助力中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