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振奋精神 肩负使命 

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座谈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会领导、部分学术委员,及学会秘书处干部40余人参加座谈。座谈会由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主持。


      (一)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指导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指南。


1.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次报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这次全国教育大会是在十九大之后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新时代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强国之路,特别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与他此前对教育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是一贯的,更体现了新时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教育的地位、教育的核心、新时代的任务、主要路径、重要抓手、大格局描述的很清晰,这种格局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2.jpg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编委马宪平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高度进行了全面而完整的阐述,站位非常高。我们要深刻认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要求,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原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任田京生对本次会议也深有感触。他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既为老师们庆祝了教师节,也阐述了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之道,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召开会议,意义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实际行动加以贯彻,实事求是地想出更多、更适切的好主意好办法,落实好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实际上正面回答了十八大以来,尤其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和困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方向和目标。


      (二)与会同志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新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了教育工作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赋予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新时代内涵。


3.jpg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认为,新时代劳动精神非常重要,特别要重视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增长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以及增强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对于会议当天新华社发文标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了深入思考。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第二,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志之才。


      “总书记的讲话中最突出就是,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改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改动可以说是一字千均,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劳动结合思想的新概括,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是对青少年发展中相当程度上存在的轻视劳动、缺乏正确劳动观点、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问题的根本性积极回应。”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表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深入理解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指导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情,也是全党和全社会的事情。党的教育方针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政策工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保障教育事业正确政治方向的基本保障。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表示,本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教育方针时提出“劳”的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特别是通过“劳”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张铁道认为,“劳动”这个概念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实际上是实践性的学习。如学生对实践性学习教育价值的认识,对教学方法如何纳入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有设计的劳动,发展多方面的品质。


      (三)与会同志一致认同,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关键,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连同其他八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4.jpg


      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要培养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对人的发展作出贡献;教育要培养符合人的发展规律,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一代人。


      怎样才能助推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提出,一定要认识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将其融入各个环节、贯穿到各个领域;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在实践上扎实落实,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转变育人观念、理念、路径和方法。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提出,基础教育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要注重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将其认真落实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表示,在基础教育领域,培养目标需要具备国际精神,要培养21世纪的现代人,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我们的教育,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学生树立高远志向,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这是核心问题,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开展实施。如何立德树人?如何为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服务?基础工程就是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莫蕴慧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神圣使命,我们任重道远。”


      (四)与会同志纷纷表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这一重要论断,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又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要真正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必须改革,这一点是教育界的共识。”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要实现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改革依然是必经之路。


5.jpg


      如何才能有效的做到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呢?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莫蕴慧认为,需要加强学术研究,为改革创新提供依据。一是要研究时代的特点,二是要研究新时代下的新方法,三是要研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对于中国教育学会作为专业的教育学术团体,也给出了建议。龚亚夫表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课程方面,特别是课程改革,建议学会可以基于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标准设计更加深化细化的改革方案;二是建议学会发挥学科和跨学科的优势,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建议学会做一些带有专业标准、专业标杆的事情。


      (五)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实基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一重要论断,从战略高度上重申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是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必须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九个坚持”中的“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培养人这一根本目标提供了保证。要使教育成为强国之本、社会的基石,就要靠教师,教师工作是培育灵魂的工作。尽管信息化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但是教育培养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新时期更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如何才能更好的引导教师队伍建设?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教师是基础工程,再好的教育改革方案,再好的主意都需要一线教师去实现,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说是教育事业建设的根本,只有把教师队伍建设好了,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6.jpg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北京小学原校长吴国通表示,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师问题,教师待遇上去了,教育自然就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这是解决中国教育长久发展的根本。 


     “教师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主体,是‘神经末梢’,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建设教师队伍?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小数室主任吴正宪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严把教师入口关;第二,有效开展边远山区的农村教师专业培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三,建立新时代对教师的评价体系。 


      同样,对于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源也不容忽视。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许家成表示,特殊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领域的大短板,特别教育形态还很传统,残疾孩子要从特教学校融入普通学校,实施过程中难度还非常大,希望所有教师能真正树立“融合教育”的观念。


杨银付-21.jpg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主持会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就一定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会议现场-1.jpg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