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办更好的教育

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三十周年论坛举行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由此开启。推进“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办好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激发了教育的活力,推进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今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5周年。为了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教育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强国的转变,中国教育需要持续深入的、更大的变革。

  为了总结教育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任务,探讨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创新教育思维,激发教育活力,办更好的教育。5月25日至26日,以“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更好的教育”为主题,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举办了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三十周年大型论坛。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校长陈群,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分别出席论坛开、闭幕式并致辞。上海市有关领导、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市教委领导等应邀介绍“两校一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及推进情况。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翟振元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伟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陈群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发言中指出:回顾30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决定》作为行动纲领,引领和影响着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各项决策和部署。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1993年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1999年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到2010年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座座里程碑,都能看到当初《决定》的身影。其中关于对教育改革根本目的的阐释,关于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关系的定位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钟秉林认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表明,任何教育观念的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在对传统进行价值反思和对现实予以深度审视并做出的适时调整和应对,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的重要先导。我们必须把握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才观和多样化的质量观,现代的教学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形成教育改革的共识与合力,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执教,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孙霄兵

 
  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法治教与持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公平导向的教育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和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等四大议题,复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原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介绍了教育改革30年的具体情况;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以起点与道路为题,概述了《决定》颁布30周年的历程;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介绍了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探讨了选择性教育思想在浙江的思索和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以大学治理为例,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机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以“办有选择的教育”为题谈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分析了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导向的调整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途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阐述了适应转型升级大趋势的教育改革;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梳理了教育改革的历史轨迹,并分析了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的问题。

  在基础教育分论坛专场,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解答了我们如何纪念《决定》发表30周年的思考;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论述了现代教育治理机制的多维思考;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呼吁像30年前关注义务教育那样关注高中阶段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探讨了寻求改革推进的持续动力;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范国睿阐述了体制改革与教育活力之间的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对“管、办、评”分离的企盼、忧虑和建议。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