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教育学会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刊] 刘堂江:为教育家梦着色添彩

      教育家群起,是时代梦想。因为在当今中国,教育是强国之基,也是民生之首。
 
 

     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学有所教”“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而“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国家“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要提倡教育家办学”。

     “时代呼唤、人民期盼、国家意志”,以这样的语汇来形容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恰如其分的。

        教育家梦,是伟大中国梦的梦中之梦。教育人乃至全社会,都应为之着色添彩!为教育家梦着色添彩,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四件事情。

        第一,冲破误区。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回答是误区种种,据专家剖析,大致可以概括为“四论”。一是“迷茫”论:对于“到底有没有教育家”“教育家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很迷茫,不敢说,也说不清;二是“神秘”论:把教育家看得很神秘,一提及教育家,马上想到古代的孔子、朱熹,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西方的苏格拉底、夸美纽斯和杜威,要问当代中国,似乎说不出谁是教育家;三是“苛刻”论:对教育家要求太高、太严格,谁都看不上眼;四是“红眼”论:他算老几?他都成了教育家,那我呢?

       以上“四论”桎梏了人们的思想多年,其负面影响至今还在。现在,有的教育行政领导提起“教育家”仍然谨小慎微;有的校长、教师听说“教育家”便望而却步;甚至有的已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著名教育家也对“教育家”退避三舍。

      这就难怪国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已整十年,而实际现状却是“高层旗帜飘扬,中层工作飘忽,基层感觉飘渺”了。

       思想不解放,是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最大的障碍。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家群起”好梦难圆,“教育家办学”的种子无以落地生根。在“教育家”的问题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思想的藩篱。

       第二,点燃梦想。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回答《未来教育家》记者提问时说,只有当一所学校的大批优秀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和教育家的教育艺术来推动学校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时候,这所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

        他还亮出了一面鲜艳的旗帜——“课堂里走出教育家”。这是教育家的大智慧,把教师“教育家成长”的梦想点燃了!人人胸中澎湃着激情,个个眼前闪耀着明灯;披荆斩棘教改路,昂首阔步唱大风。所以,在北京十一学校的词典里找不到“职业倦怠”之类的字眼呢!

       同样,也要点燃校长“教育家办学”的梦想与激情。要让校长、教师知道,人人都可能步入红地毯,登上教育家的殿堂,命运之门的金钥匙握在自己手里。

     斯霞、霍懋征、顾明远、敢峰、于漪、李吉林……就是新中国教育家成长的典范,新时期定会新秀群起。

       第三,探寻规律。古今中外,教育家成长的路径各不相同,但都有规律可循。教育家成长规律应是当今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的重点。借鉴运用前人和同代人的规律就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什么是教育家成长的规律?专家们的观点可供参考:“中国的教育家不是天上掉馅饼掉下来的,也不是象牙之塔里‘焖’出来的,中国教育家的成长,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沃土”“教育家是上课上出来的”“教育家的成长是倾听花开的声音,需要慢慢等待”“内因是成就教育家的根本动力,外因是教育家成长的适应生态”……

       第四,营造环境。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是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的前提条件。营造良好环境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软实力,建设富有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先进教育文化的精神家园,提升教育人和全社会的教育文化自觉;一手抓硬举措,全社会共同行动,为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助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全国教育界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创设了巨大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中国教育家之梦一定能实现!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原文载《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6期: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