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教育视点

第24期

2024年1月9日






教育强国视域下中国教育的变革之道



  与英美德法四大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不同,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其内在逻辑、总体目标和战略优势,需要从总体战略、系统工程、制度创新、生态创建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加以推进,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中国特色;二是坚持以质图强;三是坚持统筹谋划;四是坚持改革开放。


  (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建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引领,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支撑,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整体实现教育转型发展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到2030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领先,现代化教育强国的体系框架、制度框架、能力框架和评价框架整体构建;到203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综合实力强大和教育国际竞争力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三)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举措:一是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核心,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公平,包括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适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以技术变革为杠杆,整体撬动基础教育的根本变革,包括推进科技与教育紧密融合、增加教育制度的灵活性;三是以学校变革为主体,系统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包括全面加强教育数字化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建设、扎实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四是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实施新时代的教育强国方略,包括建立适应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法律制度体制、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五是以教育生态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包括加强教育生态治理与建设、整体提升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保障制度、实施“教育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动计划”。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1期《教育强国视域下中国教育的变革之道——从工业教育时代步入智能教育时代的系统跃升》一文。



教育自信是建设教育强国之基



  教育自信是我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重要的精神力量。中国之所以能够走出教育自信的发展道路,在于传承了中国特色教育理念,走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自信;在于构建了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坚定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自信;在于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践履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自信;在于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自信。


  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教育深厚的历史积淀,来源于中国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源于中国教育的“人本”初心;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自信来源于中国本土教育理论的发展,来源于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教育强国建设的制度自信来源于中国教育制度的根本属性,来源于中国教育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民族意识形态的坚守,来源于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弘扬,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铸牢教育强国建设的自信自觉,需要我们在世界教育环境中不断创生“中国范式”、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走好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1期《教育自信是建设教育强国之基》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