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刘志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刘志江_600.jpg

北京景山学校教师,刘志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回答并落实这个问题,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培养什么人?作为一线高中教师,我们培养的人应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样的育人目标可以概括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怎样培养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给出了答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为谁培养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助力学生在未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主渠道在课堂。我所任教的北京景山学校,是党创办的一所专门进行教育改革实验的学校。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我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学校“立愚公移山志、攀基础教育峰”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着力打造具有新时代景山特色的“攀峰”课堂。“攀峰”课堂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传授知识,建构体系;培养能力,点亮思维;渗透思想,提升素养;塑造价值,激活生命。“攀峰”课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其核心要素是“价值塑造”,引领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打造“攀峰”课堂,关键在教师。以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为例,我们以“伟大的复兴”为人文主题开设纪实作品课程,引领学生体会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获得崇高的体验和革命传统的浸润,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我们以“苦难与新生”为人文主题进行文学作品课程实践,引领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攀峰”语文课堂以课程育人,通过阅读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周婷、杨兴的《别了,“不列颠尼亚”》,钟华论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等诸多文章,师生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北京景山学校扎根于首都教育沃土,既注重自身发展,更注重协同发展。在市区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很多教师都积极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助力更多领域的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仅以我为例,作为一线教师,我连续几年参加精准教育扶贫工作,承担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中学语文素养植根工程”支教活动指导教师工作,多次赴当地指导、培养甘肃庆阳市七县一区的76所中学的156名种子教师,从学科教育发展的层面助力革命老区教育发展。另外,在北京市教委组织的“空中课堂”项目中,我主讲了六节文学名著专题课,被收录于“学习强国”“央视网”,该专题课所属的系列课程除了助力北京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还支援湖北、黑龙江等很多省市,收看人次已达两亿多次。

 

  总之,我们一线教师正以实际行动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们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立德树人,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