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4年6月14日)

江泽民




同志们: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由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实现九十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而奋斗。李鹏同志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重要报告,希望各部门、各地区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改革逐步展开,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工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在“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中第一位就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他指出,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再穷也要照顾科教经费,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要抓紧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论述,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要像小平同志那样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同志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十四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向全党郑重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涌现出许多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但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和部门,还没有把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有的同志对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理解的,而对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这个战略方针则认识不足。有的同志认为“经济要上,教育要让” , “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 ,甚至出现了挤占、挪用教育经费上经济项目、盖楼堂馆所、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有的同志对坚持两手抓的方针贯彻不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得不紧,放松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同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要求不相符的,是缺乏远见的和有害的。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只有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来认识教育问题, 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全面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大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精心筹划,统一部署,组织贯彻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和基层单位,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及时处理重大紧迫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保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央要求,凡是教育战略地位落实得不好的地区和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下决心调整本地区本部门的建设布局和投资结构,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要把重视人才培养、保证教育投入、为教育办实事,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和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这一条组织部门在考核干部时务必注意。一切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领导干部,都应为本地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努力。关于学校的领导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等院校,党委要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试行或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其他学校和中小学,也要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职业是崇高而又艰辛的,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尊师重教,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起带头作用。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按照规定保证和提高他们的待遇,为他们创造工作、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现在,不少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每年都要为教师办几件实事,这个做法很好,应该大力提倡。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要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使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 新人。要针对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的教育,加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要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课上得更好。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样,才能增强青少年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同师生座谈,作形势报告,这要形成制度。要认真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促进安定团结。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这一条已经明确写入《纲要》,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建国后我们一直实行这一条,方向是对头的,虽然在贯彻执行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的是成功的,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事实证明,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 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为了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要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这件事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二是各级教育部门要进行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四是有关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提供必要条件。


  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们必须立足于这个实际,深化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财政再困难,也必须舍得投资把义务教育办好,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高等教育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要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大部分人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得到提高。调整教育结构的关键环节,是要多办一些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的各种初级中级人才。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分流,又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新体制和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同志们,实现九十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目标,是十分光荣和艰巨的任务。经过建国四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五年来的发展,教育事业有了一定规模,教育改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支上千万人的教师队伍,这些都为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央相信,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