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深耕内生发展,赋能教育提质

——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项目第五次集中研修在无锡举行




  为推动中国教育学会“卓越计划”东莞市第三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从“外部输入”到“内部生成”的深度成长,10月24日至31日,67名学员齐聚教育强市无锡,开启了以“走向内生:素养导向的课堂深耕与学校提质行动”为主题的第五次集中研修活动。


1全体学员合影_800.jpg

全体学员合影


  本次研修由国家督学、知名教育专家成尚荣、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杨瑞清以及20位正高级教师组成专家团队,通过讲座引领、案例剖析、课堂示范、锡莞对话、研究性跟岗、共创式工作坊等多元研修模式,为学员搭建学校提质与课堂变革的可落地研究路径。


理念铸魂:锚定素养导向的认知根基


  研修首阶段聚焦理念更新与认知突围,三位一线校长从课程体系、育人方式与课堂改革三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教育认知框架。


2江苏省南菁高中原书记、校长杨培明讲座现场_副本_600.jpg

杨培明


3江苏省天一中学执行校长陆锋磊讲座现场_600.jpg

陆锋磊


4.杨瑞清_600.jpg

杨瑞清


  江苏省南菁高中原书记、校长杨培明介绍了学校大美课程建构,特别是“审美课堂”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有效承载育人目标,为学员提供了学校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江苏省天一中学执行校长陆锋磊从人才培养切入,结合因材施教的学校课程群实证案例,强调教育要关注个体差异,以个性化策略挖掘学生潜能,实现从“筛选人才”到“培育沃土”的转变,践行“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育人追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以教育情怀为核心,分享扎根乡村课堂的实验经验,阐释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核,引发学员对教育初心的深入思考。


5苏州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冒继承 案例分享_副本_600.jpg

冒继承


6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书记姜树华 案例分享_600.jpg

姜树华


7无锡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佟柠 案例分享_600.jpg

佟 柠


  在案例分享环节,专家报告形成“理念-评价-路径”研究闭环,精准回应课堂提质的核心问题。苏州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冒继承在《从“教得好”到“学得好”——教学理念驱动的课堂优化》中指出,“教得好”是“学得好”的重要条件,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课堂重心,以学生为主体,用理念革新推动课堂从“教师输出”转向“学生吸纳”;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书记姜树华以“学生发展性评价改革”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多元过程性评价体系及其工具,让评价定位于“成长伙伴”,真正服务于学生全面、生动的发展;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佟柠在《探索学科育人新样态》中指出,学科教学要超越知识传授,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让教师成为学科内涵的解读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沉浸跟岗:探寻名校实践的落地智慧


  学员通过校园沉浸式学习,在实景中验证理念、碰撞思路、激发思考。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员实地感受夏雷震书记“建设具有现代品性的中国高中”理念的落地实践——研创式大任务课程群、七大省级课程基地以及学生主导的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实现了课程理念与校园生态的深度融合,其“民主型组织治理”的建设,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8 学员参观锡山高级中学_800.jpg

学员参观锡山高级中学


10龚雷雨_600.jpg

夏雷震


  “锡莞对话”环节由国家督学成尚荣主持,围绕“育人观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主题,两地跨学段校长和教师就“育人观的确立”“实践突破”“课堂样态”等议题进行深度交流。场上场下智慧共建,锚定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


11 “锡莞对话”沙龙现场_800.jpg

 “锡莞对话”沙龙现场


12成尚荣_600.jpg

成尚荣


  分学段跟岗覆盖幼、小、初、高、职校以及专门学校,学员精准对接对标学校,通过观察、听课、教研、座谈等形式,直观了解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差异化落地路径,完成从“理念认知”到“实践参照”的转变。


组图2_800.jpg

跟岗活动现场


方法破局:构建工具赋能的成长路径


15 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胡晓军讲座现场_600.jpg

胡晓军


  本环节聚焦“前沿理念+科研方法”,为学员内生发展提供工具支撑。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胡晓军系统介绍了无锡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构建10大工程教育课程群,联动校校、校企资源,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打开分数之外的育人视野。


16 无锡市教科院原书记、无锡市匡园双语学校执行校长龚雷雨讲座现场_600.jpg

龚雷雨


  龚雷雨书记在《教育科研转型的无锡样本》专题中,揭秘核心方法:将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形成“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研究—成果应用”的思路,让科研成为学校提质的“常规武器”,为经验转化提供可复制的方法论。


实践生成:淬炼本土化的提质行动方案


  本次研修以迭代学校(教学)提质行动方案为牵引,学员通过每日分享、研究性观察日记、总结工作坊完成“输入—内化—输出”的闭环。围绕“本土素养课程构建”“科研提质机制建立”“高品质课堂教学”等议题,学员紧扣东莞实际,将专家理论、名校经验淬炼出可执行的《学校提质行动方案》,现场交流,专家点评,实现了从“知识吸收”到“行动生成”的关键跨越。


组图_800.jpg

学员每日分享、小组交流精彩瞬间


  此次研修以“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通过“专家精准赋能+实景深度验证+方法系统输出+成果定向生成”的模式,为东莞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提供了理念、方法与实践样本。正如班长江学斌所言,研修课程丰富而有体系,体现了课堂变革驱动学校发展的系统性思维,这是一次为了创造而出发的学习,实现了从“技能培训”向“思想孵化”的转变。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研修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成为区域教育提质的“火种”,以内生发展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