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年鉴》2025卷

中国教育学会




  〔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座谈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中国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迅速制定学习方案,先后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座谈会和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座谈会,学会领导、分支机构理事长、秘书长、各省市教育学会和基层一线教师校长等代表开展座谈研讨,秘书处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积极引导学会系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秘书处党总支组织领导班子、各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交流落实举措。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和《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刊》精心策划专栏,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笔谈文章,形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热潮。


  〔完成教育部党组对学会秘书处的专项巡视〕  教育部党组第八巡视组10月22日至12月9日对学会秘书处开展专项巡视。学会秘书处积极配合落实多轮次材料调阅、个别谈话、提交有关工作报告等事宜,顺利配合完成巡视进驻各项任务。


  〔参与纲要研制和全国教育大会筹备〕  学会秘书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编制工作专班核心起草组成员,全程参与文本研讨起草和修改,参与重大战略支点论证报告讨论和重点问题参阅材料准备,参与全国教育大会有关文稿起草、参与三年行动计划专班等。学会组织专家参与《纲要》百问相关工作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传、解读等工作。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配合组织实施“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教师队伍联学联研专题培训。


  〔积极发挥教育重大项目引领作用〕  学会组织开展《中国教育纲鉴》等国家重大委托课题研究和编撰工作,编辑《简报》149期,完成10卷共1000余条条目遴选和部分样条撰写,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服务国家战略重大委托专项课题取得重要成果,得到教育部领导充分肯定。


  〔举办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在天津举办,主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本届论坛设1个主会场,71个分会场,线下参会人员4000余人,线上观看直播人数1.34亿人(次),论坛规模及在线观看直播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论坛保留了经典栏目“校长星空”“中国好课堂”和基层学校申办的微论坛“教改正前方”,体现多处创新:一是新增“学科嘉年华”。聚焦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由19家学科分支机构负责组织;二是新增了18场平行分论坛。如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文晖分论坛等;三是新增会议论文征集活动。论坛首次发布论坛征集,共收到一线老师申报论文15000多篇,经三轮遴选后,共115篇论文收录至会议论文集。


  〔大力支持群众性教科研〕  学会将课题研究作为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的重要抓手,每年面向广大会员设立一批规划课题、委托课题和重大课题,重点对一线校长、教师、教科研人员给予支持。一是组织规划课题申报。确定了2024年度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分支机构、省市学会和实验区等共推荐申报课题1205项,经三轮评审,最终确定拟立项规划课题446项。二是修订课题管理办法。课题管理办法进行了新一轮修订,基本形成了办法修订稿。三是组织开展“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专项课题评审工作。经过三轮评审,共立项重大课题5项、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15项。四是组织开展学会化学实验教学专项课题、体育与卫生专项课题终审。五是组织做好学会承担的在研课题管理工作。


  〔召开分支机构工作会〕   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系统研究部署分支机构工作的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表彰优秀分支机构,交流分支机构工作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分支机构建设作出部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教育部办公厅二级巡视员孔祥彬,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张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监事长、副监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会各分支机构理事长、秘书长,分支机构依托单位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学会代表,以及学会秘书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服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学会承担第三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项目,高质量完成第三批59份申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的复核、指导工作。会同基础教育司对广州市、佛山市综合改革实验区开展实地调研指导。组织了四个调研组分别赴9个省(直辖市)共10个县域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实地调研。参与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讨班”筹备和组织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专题宣传推广。


  〔组织开展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   2024 年中国教育学会扎实推进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总结评估与经验提炼方面,通过多轮问卷调研覆盖全国不同区域、类型学校,采集一线实践数据,并组织专业团队实地考察课堂与教研现场,获取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深度剖析典型案例,梳理成果落地的成功经验与共性问题,形成三年评估报告,为后续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学会编纂两册典型经验汇编,收录各地创新做法,为其他地区成果推广提供范例。在推广机制迭代优化方面,学会立足各地教育改革需求与区域特色,秉持“愿推尽推”原则,组织各省申报推广持有方与应用方,开展三轮全国性双向选择工作,成功促成207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与279个应用地区对接。与上一轮相比,成果持有方数量增长180%,应用方覆盖区域拓展360%,实现优质成果跨区域、跨校际高效辐射,构建起多方协同的推广新格局。在组织活动开展层面,学会以100余所示范校为核心,推动教学成果深度落地。通过举办现场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展示创新实践成果,将典型经验辐射全国。示范校的实践成果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模板,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引领作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研究制定新一轮成果推广应用总体方案〕   按照基础教育司对新一轮成果推广应用“精准、有效、常态化”的要求,学会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在新一轮的推广应用方案中特别设立支持西部地区“智享互动”计划,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推广应用力度,并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落地情况持续跟踪问效,助力优秀教学成果在西部扎根。计划向全国公布新一轮双选结果并召开培训会,搭建沟通桥梁,分享各地丰富经验,推动成果持有方与应用方达成合作。同时,持续优化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资源库,为成果推广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支撑,全方位推动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迈向新台阶。


  〔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试点〕   受教育部督导局委托,学会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和保障,一是编写《中小学校办学督导应知应会手册(2024)》。《手册》基于300余个基础教育领域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校长应知应会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提炼,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涉及80多个与校长办学治校密切相关问题。二是指导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指导成都市青羊区开展2024年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研制完成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三个学段评估指标,支持工作规程修订,指导开展9所学校入校评估,并通过《中国教育报》宣传报道青羊区工作案例。三是持续推进督导课题研究。“学校内部治理评价研究”等9项督导课题顺利结题,评审专家对研究工作高度肯定,有关成果对下一步做好督导评估、校(园)长培训等相关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四是发掘中小学幼儿园内部治理优秀案例。以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等工作为抓手,广泛收集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内部治理典型案例,共形成1007个案例线索,并持续推进案例深度调研、编写等工作。


  〔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定点联系帮扶〕   根据教育部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安排,学会对口联系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和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持续开展教育帮扶,并以适当方式对教育部定点帮扶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提供专业支持。一是设立库伦旗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在库伦旗设立“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着重围绕校长教师队伍能力提升,集合学会各部门、21家分支机构力量,具体推进学校发展顶层设计、校长领导力培训、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结对帮扶等多项计划,推动促进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经验路径。二是加大学会资源支持力度。对接两旗帮扶需求,将学会优质活动资源覆盖两旗校长教师。为两旗“量身定做”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领导力提升培训;组织两旗校长赴北京优质中小学校跟岗;外语分会等赴两旗举办公益支教活动;向两旗推送学会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继续向两旗捐赠《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三是开展中国农村教育调查。与农村分会协同,组织专家、博士百余人赴11个省市30余个欠发达区县开展调研,关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师队伍、课后服务等议题,形成了调研报告。


  〔承担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有关监管工作〕  学会继续承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委托任务,协助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日常监管,服务“双减”政策贯彻落实。包括强化白名单竞赛活动管理,协助调查核实举报线索,主动开展非白名单竞赛监测,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竞赛活动国际比较研究等。


  〔加强“卓越计划”“领航计划”基础建设〕  一是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制定“卓越计划”“领航计划”工作方案。二是初步完成基地学校推荐工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成都、天津等教育部门推荐基地学校232所。其中,中学99所、小学68所、九年一贯制7所、十二年学制5所、学前53所。三是初步完成“三级”专家库建设。经反复酝酿、会长办公会审议,确定“卓越计划”和“领航计划”专家委员会名单,于学会2024年度工作会上举行聘书颁发仪式。形成专家委员会32人、课程模块授课专家134人、地方推荐专家1248人三级专家库,入库专家共1414人。召开专家工作会部署相关工作,召开10个课程模块课件编写研讨会。


  〔启动实施中小学书记校长“卓越计划”〕   学会扎实推进培训方案研制和资源建设,学会与广东省教育厅共同研究制定“卓越计划”2年总体方案和第一次集中研修实施方案。组织10个专题模块、134位教育理论专家、政策研究专家、行政管理专家、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等,经过多轮共同备课研讨、内容互审、学会审核,初步完成60门课程和案例课件编写工作。有序开展第一期集中研修。中小学书记校长“卓越计划”广东省培养项目(第一期)在广东启动并开展了两次集中研修,共30位培养对象参加。


  〔推进中小学教师“领航计划”〕   学会圆满完成培训合作项目和教育部委托项目共32项,包括校长培训、教师培训、教育局长培训、教研员培训、遴选指导项目。合作培养单位包含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福州、厦门等地,受训学员1889人次,遴选指导247个项目。涉及专家人数661人、学校134所,合作区域涵盖17个省市。通过对“领航计划”三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区域、学校、教师需求,形成“领航计划”未来五年培训方案。项目作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对于提升广大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提高普通高中育人水平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港澳研修活动〕   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学会联合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分别于2024年10月14日至20日、10月16日至22日在香港、澳门举办内地、香港和澳门校长教师研修班。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教师工作司、国际交流与合作司、教材局,香港教育局、澳门教青局、中联办相关领导出席开班式。学会与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在开班式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两期研修班共有94名学员,其中内地学员51人、香港学员22人、澳门学员21人。通过研修班和各项合作,有力提升了内地与港澳建校办学的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推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举办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   学会在厦门举办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论坛由学会、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市教育局承办,主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会议邀请220名海峡两岸校长、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举办第十二届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颁奖仪式〕   由我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的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第十二届颁奖仪式在天津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何光彩出席并颁奖。本届文晖奖主题为“教育创新推动学习恢复”。来自巴基斯坦的“知识平台——人工智能驱动的自适应混合式学习方案,助力恢复学习损失”项目和柬埔寨的“教育、青年和体育部新冠疫情应对与恢复方案”项目获得文晖奖,来自斯里兰卡的“投资人力资本开发,为所有人提供能公平获取的免费、优质数字学习机会和资源”项目和印度尼西亚的“Kartu Prakerja ”项目获得荣誉奖。为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的评审和颁奖仪式相关工作,自2015年起由中国教育学会负责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