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学会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浙江省教育学会于1957年4月成立,是由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全省性、学术性和群众性社会团体,也是我省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社会团体。
学会为4A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浙江省教育厅、省社联的指导和浙江省民政厅的管理,业务上同时还是中国教育学会单位会员。学会遵循学术为本、服务立会的办会方针,坚持公益性和群众性组织原则,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浙江省教育学会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第十一届理事会(2019.10.26—)由会长1名、副会长13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常务理事28名和理事93名组成。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浙江省教科院内。
二、分支机构情况
学会自成立伊始,十分重视分会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十一届理事会上任以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分会建设,已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各个领域所有学科的专业体系。
(一)分会的设立和管理
浙江省教育学会分会是教育学会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依据业务范围或组成人员的特点划分,经省教育学会会长会议批准同意而设立的二级分会。
教育学会对分会负有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责任。分会开展活动必须遵守教育学会的章程。分会必须定期向教育学会汇报工作情况,每年提交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分会换届、变更等必须报请教育学会审批。
各分会会长(分会理事长)和常务理事、理事的产生,按照各分会章程规定的程序选举产生,同时报浙江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备案,并由浙江省教育学会批复发文。
(二)分会的活动
根据各分会章程,各分会的活动由分会秘书处策划、组织和管理。各分会的一切活动要符合浙江省教育学会宗旨,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工作作风,按“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深入开展学术研讨、成果培育与推广、咨询服务等工作,研究探讨基础教育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并在活动中严格遵守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
(三)当前分支机构名单
2021年,为保证教育学会机构设置更科学、职能更优化、权责更协同、监管更有力、运行更高效,教育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依据《浙江省社会团体管理办法》《浙江省教育厅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及《浙江省教育学会章程》等文件精神,对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组织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教育学会分支机构调整方案》对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的设置进行了升级和优化,撤销了部分不再符合教育发展的分支机构,成立了新的分会,并对部分分会进行了内部调整。
调整后浙江省教育学会共有36个分支机构,其中包括23个根据学科范畴设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分会(挂靠省教研室)和13个根据研究领域不同设立的专业分会(挂靠于省教科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
三、主要工作
学会坚持“学术为本、服务立会”的宗旨,发挥学会的学术优势、研究优势、群众性教科研优势,围绕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中心工作,已形成了做好教育决策服务和一线实践服务两类学术性服务的工作传统。近五年来,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达500多次,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讨,省际学术交流研讨和教科研成果推广等。
近三年来主要工作包括:
(一)围绕国家和我省基础教育改革重大议题开展前瞻性学术研讨活动,扩大学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术影响力。2022年以来,独立和合作举办的、有全国影响的前沿性学术活动近10次。
2022年4月举办“共同富裕背景下初中高质量育人”现场会暨“内生课堂”博览会。点击率超7万多人,新华网首发,学习强国,中国网、环球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澎湃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今日头条等 26 家媒体报道,其中中央媒体7家。
2022年、2023年11月,由省教育学会策划和主办的首届和第二届“之江教育论坛”召开。论坛主题分别是“共同富裕背景下的高质量育人模式探索”“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之杭州经验”。全国多家知名媒体进行系统追踪报道,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2022年以来,先后和市级分会、地市教育局、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举办了全国『生态·好教育』论坛暨浙派教育“天杭范式”研讨会(2022年11月)、“教育创造未来——沪苏浙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创新探索”主题论坛(2023年4月),中小学立德树人高质量育人杭州论坛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上城区合作办学共同体课博会(2023年4月)、2023浙派教育百家论坛暨第五届浙派教育思想与文化研讨会(2023年8月)、2023年第三届“京杭50+教育发展学术论坛”(2023年4月到9月)、“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年12月)。
(二)聚焦基础教育改革的薄弱点和难点,面向一线提供学术服务和专业支持。
助力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高水平优质均衡。与钱塘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学会资源优势,为钱塘区设计改革重点项目、缩小与主城区的差距,加快建设钱塘优学提供教科研引领。
支持各分支机构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围绕立德树人和新课程实施,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一年省教育学会各二级分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总共举办学术论坛20余次,惠及人数20万余人;围绕“新教材新课程”等主题开展研训活动50余次,惠及人数100万余人;开展专题调研10余项。有效地解决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三)贴近师生,走近课堂,为师生成长搭建平台。
以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活动为代表,征文已连续举办18届。每年全省吸引超过10万学生参与。
以实验学校分会为代表,到2024年“教改之星”赛课已连续举办13届,不仅锻炼了大批年轻教师,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优秀课例,已成为分会品牌项目。
2022 年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开展“家访中的育人故事”暑假家访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收到家访案例 2976 项,评选出获奖案例 465 项。
(四)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和研究成果推广活动。
联合省教研室积极组建成果推广领导小组,成立若干个专题研究小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全国推广。以一等奖成果《基于综合视野的英语阅读教学改进行动》为例,2022年以来葛炳芳老师团队在山西省运城市进行了7次推广运用,大大推动运城市与山西省英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组织教科研课题的申报,做好立项课题的动态管理 。
认真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的申报组织工作。2022年中国教育学会教科规划课题审核申报20项,2022、2024年社科联研究课题审核申报分别为60余项和200余项。同时,根据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委托管理要求,教育学会定期对历年立项课题的开题情况、研究进展、阶段研究成果、结题鉴定等情况,定期向中国教育学会汇报。
(六)做好中国教育学会交办的工作,贡献浙江力量和浙江智慧。
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
支持中国教育学会换届工作。配合中国教育学会完成第九届理事会候选人材料整理上报、政审与报批工作。浙江省教育学会推荐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候选人14人成功当选。
根据合中国教育学会部署,高质量完成《新时代中小学书记校长跟岗实践指南》研制,以及培训专家导师和基地学校的推荐工作。最终共推荐27所基地学校和200余位专家导师。
(七)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在根据民政厅、中国教育学会、省社科联等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要求,高质量完成年检、年报、资料动态更新、上传下达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11届理事会建立了每年两次的会长会议工作机制,并重点加强了分支机构的管理工作,制定了《浙江省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及《浙江省教育学会分支机构调整方案》。同时,强化对需要换届的分会的督促,对提出换届申请的分会及时给予审核和批复,完成了4个分会的换届指导与审批,以及2个分会的成立指导与审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