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学会工作总结
四川省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自2019年换届成立以来,组织架构逐渐完善,会员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11月,有单位会员1000余个,个人会员30000余人。学会下设45个分支机构,涵盖了基础教育各学段和各学科、各领域。五年来,以“繁荣群众教育科研,服务建设教育强省”为办会宗旨,以“规范建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开放办会、创新强会”为办会理念,组织带领广大会员、专家学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服务政府教育决策,为推动四川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制度,健全体系,规范建会
(一)建章立制,推动学会规范发展
根据省民政厅和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在《四川省教育学会章程(修订)》《四川省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管理办法》三个制度框架下,秉承“规范建会”的理念,从分支机构、学术活动、秘书处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建章立制工作。
1.分支机构管理
修订《四川省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制发了《四川省教育学会分支机构年度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建立并实行分支机构年度检查制度。
2.学术活动管理
制定《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工作规程》《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学术活动开展和科研课题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学术研究。
3.秘书处管理
制发《四川省教育学会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教育学会公文处理办法(试行)》《四川省教育学会印章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规章,不断规范学会秘书处的运行。
(二)组织建设,发展壮大学会队伍
1.重建(新建)分支机构
通过保留、新设、撤并、撤分等方式,设立了45个分支机构和3个办事处(眉山、资阳和成都高新区),构建起了基本适应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改革需要、涵盖四川省教育学会业务范围的分支机构体系。
2.设立“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具体负责学会科研课题规划及评审、学术活动设计及推动、重大调研选题及实施、科研成果鉴定及推广普及等相关工作。学术委员会由来自全省从事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管理以及学科教学实践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优秀校长、教师组成。目前已聘任57名学术委员。
二、科研引领,活动承载,学术立会
(一)精心组织“四项评审”
“四项评审”的具体内容是:
1.“四川省教育学会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从2020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四年来,共立项课题1025项,其中重点课题116项,一般课题909项。
2.围绕“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主题”征集的优秀论文评审。学术年会的主题由学术委员会提出,会长办公会审定。2021、2022、2023年(2024年正在征集中),围绕学术年会主题,面向会员和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征集优秀论文,共收到论文8422篇。通过评审,编辑优秀论文集3册,印发学术年会交流。
3.四川省“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征集评选。2019年至今,连续开展六届“立德树人”案例征集,共征集案例10018个,评出获奖案例5732个,其中一等奖案例944个,二等奖案例2022个,三等奖案例2766个。
4.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该项评审为省教育学会传统项目,每两年进行一次。五年间,组织开展了三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评出了优秀成果885项,其中一等奖172项、二等奖281项、三等奖432项。
(二)组织开展“立德树人”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展示及相关活动
1.组织“立德树人”优秀案例展示活动。先后在成都、南充、泸州、广元等地举行了五届“立德树人”案例展示活动。展示40多个学校案例,举行44场学术论坛,1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7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学术论坛、进行学术点评和指导,80余名校长、教师做经验交流分享,300余名教师提供观摩课和活动展示,5500多名教师参加现场活动,6万多名教师在线上收看。
2.编辑出版“立德树人”优秀案例。组织专家对评选出的优秀案例(一等奖)进行了再次修订、专业编审,撰写板块“导言”并对每个案例进行了学术点评。出版《四川省基础教育立德树人创新实践》四辑,收集优秀案例381个;出版《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基础教育的创新探索》理论著作一部,共计42万余字。
3.推送、刊发“立德树人”优秀案例。利用学会公众号推送“立德树人”优秀案例150余个;在学会会刊《全视界·教育》开设“立德树人”专栏,已刊发优秀案例15个。
(三)精心组织学术年会,为广大会员搭建交流平台
2019年,我们将学术年会与“立德树人”案例展示合并举行。2020年,受疫情影响未能组织召开学术年会。2021、2022-2023、2024年三次学术年会分别在四川的天府新区、绵阳、德阳举行,全省21个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教科院(所)以及中小学校书记、校长、教师代表等3500余人现场参加了会议。
三、需求导向,专业支持,服务兴会
(一)确定并实施重大课题调研
2021年我们确定了4项重大调研课题:1.“四川省中小学‘立德树人’(德育)生态体系现状调研”;2.“四川省县以下农村教育现状及乡村温馨学校建设的地方实践”;3.“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四川模式”;4.“四川省小学落实五育并举促进课程建设的现状调研”。目前,4项调研课题均已结题。
(二)组织开展科研课题主研人员培训
2023、2024年,学会连续举行了两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暨主研人员培训活动”。围绕“教育科研课题设计”“教学成果梳理凝练”等方面,作了系统、深入的专业引领。针对学会课题申报的基本流程和开题、结题的基本程序等,安排专家进行专题辅导。
四、多元合作,广泛交流,开放办会
(一)发起成立“西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体”
与重庆市教育学会共同发起成立“西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2023年7月1日,“共同体”在重庆成立并举行了启动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2024年10月在四川成都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
(二)持续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我会与重庆市教育学会签订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教育学术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几年来,川渝两省市持续组织开展了系列学术活动。四川的部分市教育学会与重庆市的有关区教育学会也分别开展了双向学术交流。2023年7月和2024年7月,川渝教育学会先后在四川汶川县和重庆丰都区联合举办了两期“川渝学校学会结对发展工作推进研讨会”,将交流、合作扩大到学校层面。
(三)与四川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合作,成立“川港基础教育联盟”
首批加入“联盟”的香港中小学有30余所,四川省中小学有100多所。2021年11月,三方共同召开在线视频会议,正式启动“川港基础教育联盟”,并以“新时代的教育愿景”为主题举行了首届论坛;2023年以“新时代 新未来 新行动”为主题,在成都举行了“川港基础教育论坛”;2024年以“山海遥相应·川港一家亲·小平故里行”为主题,在广安举行了第三届川港基础教育交流活动。
五、数字赋能,多维发展,创新强会
几年来,通过工作思路、活动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手段持续创新,努力推动学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建成学会网站,开发了会员管理、科研管理、活动管理、证书管理等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学会管理和会员服务数字化。
以“学会+师范院校+”“学会+中小学名校+”“学会+其他社会组织”等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努力探索更好地服务广大会员、建设“学术之家”“会员之家”的路径和方法。
本着“以评促建、务实创新”原则,对标新时代省级社会组织新要求,全面改进和加强学会党的建设、内部治理、工作绩效、财务管理,成功创建成为“5A级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