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学会工作总结
深圳市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于2019年12月28日,至2024年12月底任期届满。5年来,本届理事会坚持政治建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以“组织制度建设年”“学术推进年”“优化服务年”“品牌铸造年”“品质提升年”为各年度主题,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励精图治,积极作为,收获良好口碑,树立品牌形象,为促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政治建设,把握办会方向
深圳市教育学会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教育大会等重大时间节点,以及每次会长办公会,都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教育部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学会领导班子和党员代表到南头古城、广东潮汕、江西赣州等地开展党建活动,与潮州教育学会联合开展党建主题交流学习活动,组织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座谈会,通过学习,大家对国家将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有了更深理解,对学会更好地赋能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治理体系
为更好发挥学会学术权威和建言咨政智囊作用,打造学会智库平台,经推荐提名及多方征求意见,学会增设了学术委员会,聘请13位专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既有学术型行政领导,又有权威性教授名家,为学会顶层设计、创新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被誉为专家之家、会员之家、教师之家。
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修订《深圳市教育学会章程》,召开理事会审议通过《深圳市教育学会日常工作管理规则》《深圳市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召开会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深圳市教育学会财务管理制度》等40项学会内部管理制度。学会实行“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决策机制和监事会监督机制,重大决策都按程序经会长办公会讨论,重大事项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审议表决,形成公平公正、民主科学、包容创新的学术环境,体现一流学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疫情3年,先后承接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民办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等7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真正体现专业权威。
三、汇聚专业人才,提供智库支持
深圳市教育学会聚合深圳一流教育科研学术资源,逐步建立覆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积极作为的15个专委会,形成最能下沉一线的智库矩阵。创新建立高校+基础教育的新型专委会模式,如学前教育、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体育与卫生专委会、职业教育专委会等,均为融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共同体。
坚持引导专委会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作,创新性发展。各专委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呈现五育并举、百花齐放的喜人气象。如中小学德育专委会开展深圳百万师生“同上一节思政课”活动,承办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深圳分论坛,全方位呈现数字德育新样态。学前教育专委会承办“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线上观看达550余万人次,“深圳教育”推文阅读达33.1万人次;每年举办幼儿园新岗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音乐教育专委会连续五年协办“深圳管乐艺术节暨深圳市校际管乐节”、承办“致敬红色经典”主题活动,800余人线下参加活动,线上观看直播人次逾82万,师生、家长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国旗汇成海洋的场面令人震撼。高等教育学专委会举办“高校学科专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为高校学科专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参与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西丽湖论坛”,协办“校长论坛”“专家论坛”,承办“青年学者论坛”。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专委会致力推进生命教育课程建设,面向全市心理教师举办“案例督导培训班”。特殊教育专委会组织开展全市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师生系列专题培训、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系列活动等。
四、打造论坛集群,展现创新成果
连续3届承办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论坛。主题分别是:“中小学育人方式变革的深圳报告”“幼有善育的深圳行动”“数字时代的中小学德育变革”。首次分论坛获微赞89.30万,现场线上观看流量达102.65万;第二次深圳分论坛在线观看115.81万人次,为大会12个分论坛之首。第三次分论坛包括主题报告、专家点评、圆桌沙龙、现场互动等环节,主题鲜明、报告充实、点评到位、沙龙热烈、组织严密,好评如潮。
联合《南方都市报》等单位,连续4年举办“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暨成果交流研讨会”。参评单位、获奖奖项不断刷新。2023年,以“科教融合 创享未来”为研讨主题,设置奖项17项,覆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创设评奖、颁奖+主旨报告+校长论坛+名家沙龙模式,申报单位达700余家。
承办第十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长论坛。2024年5月,深圳市教育学会等承办的第十九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长论坛,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省内外专家学者、校长、园长900余人参会。论坛采用1+2+4模式举行,即1场开幕式,2场主旨报告,4个平行论坛,充分展示广东校(园)长在学校治理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新探索、新成果。论坛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质量之优、服务之好、影响之大,创历届之最。
主办“科学报国,少年志强——数字影视赋能学生积极生长”主题活动。2024年9月,由深圳市教育局关工委、市教育学会主办“科学报国,少年志强——数字影视赋能学生积极生长”主题活动在西丽小学举行。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出席活动。为全方位呈现该校以数字教育赋能学校发展、学科教学和师生生长的课程实践,学会先后6次组织专家到校听课调研,提供精准指导、精细服务。主题活动新闻登上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等15家主流媒体报道。
五、课题论文评审,助力教师成长
规范“十四五”课题研究,做到“总结、评审、培训”三位一体。2021年,学会启动“十四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共接收课题申报291项,经评审公示,156项为立项课题,其中重点课题23项,一般课题133项。学会遴选5项优秀课题向中国教育学会推荐申报,其中有3项立项。学会组织研制《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课题管理说明》等8个课题指引实施细则,实现课题立项、开题、结题到研究过程全链条、全方位规范管理和跟踪指导。2024年7-12月,先后组织18位教科研专家,分3批对立项重点课题举行结题评审会。总结、评审、培训“三位一体”,促进教师科研素养不断提升,强化科研成果宣传推广。
围绕中国教育年度重大课题,精心组织年度论文征集。2021-2024年,围绕当年国家教育重大课题,开展每年度主题论文征集评审,主题分别为:“基于双减的思考与探索”“核心素养培养导向的教育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的探索”。专门成立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评审方案及评分标准;聘请评委团,本着公开、公平、公正,严谨、科学、回避、盲评、宁缺毋滥原则,分学前组、小学组、中学组、高校组开展评审。论文评审后,组织征文专家谈和论文写作指导,引导教师总结、反思、改进,促进一线教师研究素养的不断提升。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广大教师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在研究中获得了专业成长。
积极推荐教育名师和教坛新秀,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精准服务。2022年,积极协助深圳教师参加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评选申报工作,深圳获奖28项,获奖总数居全国城市第三。同年,中国教育学会启动全国各省级学会推荐遴选教坛新秀,广东省推荐6名,深圳市教育学会精心组织在全市范围内遴选4名候选人,周舟、符卷两位老师从全省1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占全省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