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学会工作总结
2024年是青岛市教育学会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中国教育学会的专业指导下,在青岛市教育局的领导下,青岛市教育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政治建会、服务立会、学术兴会、科学治会”的学会定位,着力发挥学会优势,紧紧围绕“服务 研究 凝聚 赋能”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制度规范工作严谨
本届为第八届理事会,成立于2020年,会长由王洪琪担任,设副会长6人、常务理事33人、理事101人。监事会监事长由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思峰担任,监事共3人。秘书处秘书长由青岛市教育学科研究院副院长李一担任;设副秘书长2人,秘书处依托单位为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设有5个分支机构,分别是:思政专委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家庭教育专委会和学前教育专委会。目前共有单位会员392个,个人会员2071人。成为岛城第一大社会组织。
学会严格执行会长办公会制度,各类工作计划、财务情况、人事变更、课题工作等重大事项均须经过会长办公会审议研究审议,确保学会各项工作严谨有序推进。
二、学术交流更加广泛
(一)召开青岛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来自全市392家会员单位的600余名会员代表参加会议。年会邀请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院成尚荣先生做了“做时代的大先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题讲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新华做《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实践》主旨报告。围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干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发展变革、教学成果培育、思政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时代家庭教育、职业教育跨越发展、集团化办学”等主题,各区市开展分论坛研讨。通过专家高位引领、专题论坛、兄弟单位分享实践成果,搭平台建交流促发展。
(二)引导各专委会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1.思政专委会:构建了小初高一体化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思政课程体系,明确不同阶段的思政教育目标和内容,确保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开展丰富多样的“筑梦前行,共赢未来”思政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
2.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危机干预等;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每月组织开展“启心之旅,成长在路上”、“心理专委会走入学校系列”、“心理专家为岛城学子考前加油”等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专业助力,受到大家广泛好评。
3.家庭教育专委会:举办各类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开展了“新时代家庭教育阅读能力提升”、“赋能教师,做好校家社共育”系列专题研讨会,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4.劳动教育专委会:建设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开发了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方面;开展“让劳动真实发生,全劳动教育实践”系列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5.学前教育专委会: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打造了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学前教育课程;重视家园共育,举办“面向未来,学前教育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与家长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课题研究更加规范
积极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了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题研究。建立课题研究团队,由骨干教师和专家组成,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定期组织课题研讨和交流活动,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注重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中国教育学会和山东省教育学会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对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推选10项课题申报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推选的85项课题中,72项课题成功立项省教育学会课题,立项率为85%,位列全省16个地市前列。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会员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会员的专业综合素养,青岛市教育学会组织了年度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和评审工作。每年秘书处共收到课题申报材料1464项,分为:火炬项目、耕耘项目、行知项目、名家项目、博硕项目、创新项目、课改项目、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思政教育项目、家校社合育项目、职教教学研究项目、学前教育研究项目。实行年度课题前置性指导方式,举办系列全市性课题指导讲座,近2000人参训,参与30多场次课题开题指导。经过系列培训,教师提报的课题结题材料在规范性、严谨性和成果的丰富性都有很大提升,课题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工作者对学会课题的认可度、参入度,为提升岛城一线校长、教师的科研水平助力。
四、引领赋能学校发展更加高效
青岛市教育学会承担了青岛市教科院附属学校质量提升项目,通过专家入校听评课、指导教研集备、组织专题培训、开展教学调研、跟踪骨干教师发展、深化课题研究指导、进行命题专项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提升行动,全方位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组织教师赴国内教育发达地市的学校参观学习,开展实地专题培训。
二是组织一线教育专家持续进校指导。市教育学会分别与10余名专家签订协议,专家坚持每周入校跟踪指导教育教学,聚焦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教研与集备的全面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与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
三是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青岛本土教育专家,举行各种专题培训,采取工作坊、行动学习等方式提升学习的优质高效。
四是举办校长论坛,提升管理效能。邀请市内专家型校长参与指导校长主题论坛活动,全面探讨落实“求实求变”的路径,致力于附属学校五育并举的突破,梳理提炼学校教育的实践心得和成果。一年来专家入校听评课572节,组织教研活动140场,涵盖123个专题,参与人员达1882次;提供教学案等资源近400件,命题指导23次,参训教师1028人次;举行专家报告29场,参训人员1645人次;指导学校获得4项市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奖;执教市级公开课17节;干部教师市级以上发表文章38篇;家长满意度测评高居崂山区第一梯队,助推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得到领导和基层教师的肯定。
五、为强镇筑基贡献力量
坚持每学期组织专家和名师,开展以“教学专项对口帮扶”“促进农村薄弱地区教师发展”等项目的教育公益行动活动。调研内容涵盖了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新课标学习实践、“双减”要求落实等多个方面。受益教师达500余人,为乡镇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是青岛市教育学会以及市教科院支持、指导薄弱乡村学校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青岛教育强镇助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
六、宣传力度不断加强,教育政策深入人心
青岛市教育学会借助微信公众号弘扬教育发展和变革的主旋律,主要涵盖国家和教育部重要文件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推介、重要活动报道、学校办学特色推介、教育专家对教育教学的思考等多个方面,受到全市各校的广泛赞誉。编纂《新课标点亮新时代——义务教育新课标相关解读汇编》(上下册)、《关于评价的相关政策与文章》、《2024年青岛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工作经验汇编》、《纪念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发表五周年文章汇编》、《弘扬教育家精神文章汇编》、《基础教育重大政策汇编—2023》、《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汇编—2023》,全市干部老师受益匪浅。
回首2024年,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指导下,青岛市教育学会在多项工作中有了新突破,取得新进展。未来青岛市教育学会将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一是工作面要更广;二是参入度要更大;三是课题研究要更加聚焦;四是义务教育扩优提质等专题要深入开展;五是深化各专委会工作。带领全体会员为推进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学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