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教育学会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的预通知

学会[2012] 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有关地(市)教育学会、协会,各分支机构、教育改革试验区、实验校,有关教育科研单位,各小学: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探讨新时期小学校长的责任与学校的科学发展,经商定,中国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厅和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将联合主办“第三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

为便于各地与会代表提前做好准备,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预通知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厅和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二)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小教专委会”)、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浙江省教育学会和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为承办单位;

(三)拟请教育部有关司局、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有关教育新闻媒体、网站为支持单位。

二、会议主题

(一)主题:为了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小学校长的责任。

(二)研讨专题:

1.育人模式转变与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2.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

3.社团活动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4.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与校园文化建设;

5.现代教育技术与名师资源共享;

6.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与名校集团化办学。

三、主要内容

(一)开幕式:拟请全国人大、教育部、浙江省人大或政府的有关领导及中国教育学会等主办单位领导出席并讲话。

(二)专家报告:拟请5—6位知名教育专家作大会专题报告。

(三)考察学校:分组考察当地6所知名小学。

(四)分组论坛:围绕会议主题与6个研讨专题进行交流互动。

(五)同时举办农村校长座谈会,领导听取农村校长心声。

四、时间安排

初定日程:2012年10月13日—15日;其中10月13日(周六)全天报到,14日(周日)、15日(周一)开会。如遇特殊情况,顺延一周。

五、开会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六、参会人员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学会负责人和小学校长代表(含民办小学校长),教育行政、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人员;

(二)特邀农村贫困地区的部分小学校长代表;

(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有关人员。

名额分配:中国教育学会20名;小教专委会500名(浙江以外地区);浙江省300名。

七、会务费用

与会人员需交纳会务费800元/人(含资料费,会议期间用餐、市内交通费等),住宿及往返交通费自理(其中特邀贫困地区校长代表免交会务费和住宿费,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住宿费用:300元—400元/间·天。

八、组织办法

(一)为保证大会的适度规模,会议采取自愿报名参会与定向分配名额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代表参会报名工作。同时,会议倡议小教专委会理事会的每位理事都能参会,并负责再联系一名其他优秀学校校长代表参会;小教专委会各基地、中心的负责人还应按专委会秘书处下达的指标(另发)组织推荐本地区其他单位个人代表参会。

(二)会议邀请30名贫困地区农村校长代表参会,重点是西部地区,由各地教育部门推荐。

(三)会议正式通知于会前半月寄发报名人员以之请假,并告知参会住宿等未尽事宜。

九、论文征评

为配合大会召开,按惯例,中国教育学会等举办单位将举行“第三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评方式:

应征者自愿围绕会议主题及研讨专题撰文,字数控制在3000—5000字,于2012年9月20日前将电子文稿发至大会专用邮箱,由评委会评出一、二、三等奖,会上颁发(领取)由主办单位盖章的获奖征文证书。

(二)征文形式: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

(三)征文对象:只限于正式报名的参会代表。

(四)征文要求:详见附件1。

(五)征文期限:至2012年9月20日止,逾期不予参评。

十、报名事项

(一)浙江地区代表报名由浙江相关会务部门负责;其他各地区代表报名由小教专委会秘书处负责。

(二)所有代表参会都要履行正式报名手续,填写《参会回执》,并将本人《参会回执》于9月25日前发至指定电子邮箱(详见附件2)

(三)会务工作联系方式:

1.小教专委会秘书处:

网站:www.zgxxjy.org.cn(可查阅大会相关文件)

联系人:李志敏  电话:010-82313848   13521486423

会议专用邮箱:xiaozhangdahui@126.com

2.浙江省相关会务组(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

联系人: 王勇萍  电话:13967171301

会议专用邮箱:Cy_wangyongping@163.com


附件:征文报送表.doc
           参会回执.doc



                                                                          中国教育学会
                                                                         2012年7月23日